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我是高二(15)班的于乐同。今天,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“让雷锋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青春力量”。
1963年,毛泽东同志写下了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题词。六十多年过去了,雷锋的名字依然响彻神州大地,他的事迹和精神早已超越时代,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。雷锋精神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。
新时代的雷锋精神,是数字浪潮中的温情守护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,90后志愿者们用“智能手语翻译器”帮助听障观众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;深圳的“00后”创客团队开发的“无障碍地图”,让视障者也能独自出行。这些年轻人用科技手段延续雷锋的助人初心,证明善良永远不会过时,只是换了种表达方式。当我们用代码编织善意,用算法传递温暖,就是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。
新时代的雷锋精神,是青春力量的生动实践。在云南山区,95后大学生村官黄文秀放弃城市高薪,投身农村建设,成为“百色大山最美的朝霞,脱贫战场醒目的黄花”;在河南郑州特大暴雨中,青年志愿者组成“救命文档”网络,创造了72小时更新270版的救援奇迹。这些年轻的身影告诉我们,雷锋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条,而是要把“小我”融入时代的“大我”,相信点滴行动终将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。
新时代的雷锋精神,是知识共享的云端助力。雷锋曾说:“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。”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,知识的封闭性是最大的浪费。襄阳四中从2023年12月份开始创办智慧云校双师班,以同步双师课堂为着力点,秉持原汁原味实时同步,异地同堂的教育理念,从资源、管理、教学三个方面,抓实对县域高中的帮扶!四中的云端助力打破了教育的围墙,让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,更是教育资源的传播者,传递了比课本上更广阔的世界,以教育的公平托举时代的未来。新时代校园雷锋精神的弘扬,让我们了剥离了符号化的刻板印象,萃取“向上向善”的精神内核,成为了具有温暖底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。
这些故事都印证了一个真理:雷锋精神不是某个时代的专属品,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。
最后,我想用赞美雷锋同志的一首诗作为结尾:
“愿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坚守平凡,创造不凡;愿做奔腾不息的小溪流,汇聚点滴,润泽山川;愿做破土而出的新竹笋,扎根泥土,拥抱云端。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,心怀他人,在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,反哺社会。”
让我们以青春之名,践行雷锋精神,续写属于我们的传奇!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来源:学生工作处 作者:于乐同 审核:徐曙光 终审:李小超